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金年会稻米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2025-03-04 07:34:32

  近期,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未来三年的乡村振兴方向作出了更加具体的指引。结合2024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乡村产业」的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的文章」等提法也成为了新的聚焦点。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广泛,集中种植区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全球水稻面积和总产的约90%集中在亚洲。其中,我国水稻是全球第一大水稻生产国,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前五的省份。

  虽然稻米留给我们的印象基本停留在米饭、饭团等日常食品层面,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稻米不仅仅只是一种作物,更是一种产业。稻米的产业化,涵盖了种植端到消费端的全过程。

  我国作为稻米生产大国,稻米产业主要集中在水稻生产和粗加工环节,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对于稻米全产业链其他环节来讲,产业附加价值不高,依然有着巨大的消费提升空间。

  以大米为原料后续加工比例仅为5.7%,稻米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60%-70%。稻谷加工业对稻谷资源的增值率处于1:1.3的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4—1:5。

  纵观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公示的大米加工企业「50强」名单,大米行业企业较多,且各类型企业平均规模都非常小,小型企业产能占行业的50%以上,中粮、北大荒、益海等大企业产能只占4%。

  显示出大米行业产业竞争比较激烈,产业集中度较低。这其中,既有品牌化构建不足的原因,也有全产业链发展尚不均衡的原因。

  作为东亚近邻,日本同样是以稻米作为主食的农耕文化国家,被称为「米饭国度」。日本国土山地多、平原少,开垦山坡、活用梯田,打造小水田种植的稻米,早已成为全体国民最喜爱的主食。

  除此以外,稻米不仅是食物,更是日本国民心中的重要象征符号。在日本文化中,可见到众多与稻米有关的元素,甚至在皇室祭祀中,在所有作物中,只有稻米的灵魂最接近人的灵魂,需要单独的仪式表演。即使在今天,稻米仍被视为美好的事物。

  例如,在新旧岁交替之际,日本民众会准备大量米饼,敬献给神,并与家人、朋友、客人共享,认为米饼体现了神的灵魂,米是天神送给的礼物。

  长期以来,日本针对稻米产业制定了较详尽的扶持政策,由农林水产省负责制定全国下年度稻米生产数量目标,并将目标细化至各都郡府县,对稻米种植给予各类直接补贴,确保全国稻米生产供给量,呈现较强的计划性和政府指令性。这些政策都主要集中于「生产端」。

  由于出生率下降、居民饮食习惯西化等影响,日本大米消费量持续下降,人均消费量每年下降大于0.6kg/年,从1962年每人每年118.3kg大幅降至2020年的50.7kg。

  在消费端萎缩背景下,日本水稻支持政策从原来的「生产严格保产量」转变为「市场推动保产业」,致力于增加国内市场对稻米的消费。

  如2018年提出的取消稻米产量年度计划指标的做法,并终止稻米种植的相关直接补贴政策;更强调通过开展官民一体的国产农作物扩大消费国动,引导增加本国农产品消费量,促进食物自给率水平提升。

  同时,由农林水产省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扩大稻米消费的政策和举措,如2023年农林水产省年度预算中,围绕激活稻米消费的多方面大幅提高了预算:

  包括「大米全年供需扩大扶持项目」预算50.3亿日元,「消费和安全项目」预算20亿日元,「食育推进和食文化保护项目」预算增加到21.5亿日元,「促进新米市场开拓项目」预算110亿日元等项目。

  扩大任何消费,对于文化的塑造是关键中的关键,饮食方面亦是如此。日本在对于稻米消费的促进方面,将稻米作为食物的文化塑造方面下了大力气。

  和食是指传统的日式料理,最基本的类型是米饭、小咸菜以及汤和两三个小菜。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日本和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让本国人民更加认同传统饮食文化并激发自豪感,日本政府积极推介和食,将每年11月24日定为「和食日」,11月定为「和食推广月」,政府与社会、学校、企业等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

  从2016年开始,为了让下⼀代的孩⼦们了解和食及本地乡⼟料理等⽇本饮⾷⽂化并付诸实践,日本开始举办「全国⼉童和⾷王争霸赛」,唤起下一代的和食自豪感。

  推广包含稻米的「学校营养餐」,在中小学加强稻米饮食文化教育。农林⽔产省制定了⼀项推⼴⽶饭学校午餐计划,旨在培养孩⼦们的味觉,将以米饭及其味道为中心的「⽇式饮⾷习惯」传授给孩⼦们,让下⼀代成为稻⽶主要消费者。

  农林⽔产省积极向学校免费提供政府储备⼤⽶,并⽀持⽇本学校午餐菜单的开发、举办研讨会和实施⾷品教育课程。

  同时,针对现代社会独居者增多,大米消费减少的现象,推广「社区食堂」「儿童食堂」,通过鼓励共食,扩大稻米消费。

  《光之美少女》系列动画于2004年播出,由朝日放送、ABC动画公司、东映动画和ADK共同制作,已经成为国民级动画之一,受众从儿童到成年人,长期占据儿童最喜爱前3名,外语配音版本在全球30多个国家播出发行。

  2022年发行第19作《美味派对♡光之美少女》,以大米和美食为主题,传达了感恩和关怀的重要性。

  农林水产省不仅在官方社交账号多次转发、评论该作品,甚至制作了视频解读其中米饭美食、宣传稻米,还炒作了一系列线下活动。

  在日本整体基础上,农业大县新潟县走出了一条稻米产业化的道路,尤其是其重点以品牌化为牵引,对稻米产业链进行系统赋能的经验值得借鉴。

  新潟县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北部,北邻日本海,拥有日本最长河流信浓川,以及日本境内不可多得的广袤平原,以冬季暴雪与优质水稻著称,堪称日本的「东北黑土地」。

  作为农业大县,也是日本第一的稻米产地,新潟县的著名稻米品牌越光米,历来被称为「日本第一好米」,品牌享誉全球。且以稻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产业十分发达,产业附加值高。

  发达的农业助力新潟县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食品工业在新潟县工业制成品出货额中排名第一,是该县的支柱产业。2019年,新潟县食品产业出货额为8526亿日元,占比19.4%。

  新潟县的稻米产业化,是日本国家层面与新潟县自身努力共同成就的结果。除了前述日本国家层面的助力之外,新潟县自身也在稻米全产业链上下足了功夫,从种植、加工、消费三方面做好稻米这篇「土特产文章」。

  新潟县大米种植协会对水稻种植进行监督管理,颁布了不同特色稻米的「米宪章」。以「越光米」为例,越光米占鱼沼地区大米品种的9成以上,因此新潟县鱼沼地区颁布了「鱼沼米宪章」,创建领先的稻米行业标准,抢占市场、做大品牌。

  「米宪章」的内容非常详细,在大致内容上,可以概括为「在投入品管控、田地管理、生产记录等方面加强对种植农户的管理」、「对稻米的收割时间、面积产量,甚至是稻米的颗粒大小都有着高标准的规定」,以及「严格规定了水稻的生长方式生产、管理,确保稻米的营养、口感」等方面。

  为了严格遵守最佳劳作时间来提升品质,新潟着手稻米品种改良更新,分散不同谷种的劳作时间和适应气候的特性。先后研发培育出「越息吹」「新之助」「秋天原」等早熟和晚熟稻米品种,与中熟「越光米」形成较为均衡的成熟期梯队,确保大米平稳供给。

  例如,「新之助」不仅比比越光晚一周左右成熟,且耐高温性极佳,即使在炎热的年份也能保证稳定的品质。

  新潟县也一直在育种方面花费心力,持续致力于研发新特性稻米,创制出一批关键优异种质,扩大稻米市场用途。

  除了用于米饭和食用的品种外,新潟县陆续开发了用于食品加工、清酒酿造等具有传统稻米所没有的用途和功能的新特性稻米。例如与新潟大学合作研发的高直链米、低直链米「秋云」等。

  2018年,日本在新潟市(新潟县首府)、京都府、爱知县等三个国家战略特区引入新的签证类型,解禁外国人从事农业限制。

  不同于过去边工作边学习技术的技能实习制度,新的签证政策可以接收年满18岁、具有1年以上实际经验、会讲从事农业所需的基础日语的农业专业人才。

  引进的农业人才,在日务农期限总计为3年。在特区,如果仅在农忙期工作,自第一次访日起超过3年也可继续工作。农业人才还能参与加工和销售,或在多个生产法人工作,或从事多种作物生产,并帮助日本生产者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海外销路等。

  在新潟县,精米从稻谷入厂到出库,要经过15道工序。其中要进行两次光学测试,不仅测试米的亮度,还要测试是否混入其他的米或异物。

  针对大米市场高度同质化问题,新潟县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以大米为原料开发出米果、米糕、米粉、米油等食品,清酒酿造和化妆品等几十种产品,畅销日本及全球。

  从稻米资源跃升为加工产业,关键在于新潟县政府的有意培育。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是食品研究所。1958年,新潟县农村⼯业指导中心改组为食品研究所,开始开发加工制作技术并对当地米果、米糕企业进行生产和试验指导。

  这个研究所成为了新潟县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括开发了米果的干燥技术、麻薯防霉和长期保存技术、开发米果先进制造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转移等等。

  就像新潟县的著名食品企业龟田制果的CEO田中通泰会长说的那样:「各家企业在早期能率先实现工业化,与新潟县的食品研究所的助力密不可分。」

  以龟田制果为代表的新潟县企业,在成功工业化后,开始了围绕稻米的多元化创新之路。如龟田米研究所联合新潟食品研究所、新潟大学、月野食品工业等,研发高功能大米食品等,深切契合了当代消费市场的需求。

  稻米作为新潟县最为知名的拳头产品,为了促进相关的消费,文化塑造是必须的过程。新潟县将稻米上升到「美食」「文化」层面,丰富特色体验,以求牵引产业发展。

  如新潟县首府新潟市,提出打造「美食文化创意都市」,以稻米为引领塑造城市品牌。早在2005年,新潟市就通过产官学民合作共同提出打造「美食与花卉的世界」城市口号,向全国推广新潟市的「美食」和「鲜花」特色。

  其中,重点围绕以稻米为核心特色的美食打造「美食文化创意都市」,旨在融合新潟的食品、农业和文化,促进产业振兴和交流扩大。

  2014年8月,成立了新潟市美食文化创意城市推进协议会,在全国范围广泛传播、吸引外地人口、振兴地区产业,助力新潟市通过美食继续发展,实现市民以食为荣的城市。

  如食花教育基地,是新潟市打造「美食与花卉世界」的基地,位于新潟市中央区,2011年首次开馆,2014年所有设施全部完工对外开放。提供面向市民的教育讲座、烹饪研修室等各类食育和花育体验活动。

  美食文化的培养,不仅对外,更要对内。本地人对于本地「土特产」的推崇与认可,是美食文化的土木之源,为此,新潟县官方推出了一系列从农业到美食的体验促进活动,促进本地稻米文化的活跃。

  如新潟市政府和教育委员会开发了一项「农业学习计划」,这是一个面向市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的、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实践学习计划。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平时吃的东西、了解食物生产者的生产方式,提高学生对农业、食品的兴趣和关心,珍惜生命和人之间的纽带;同时,加深孩子们对故乡的理解,增强对故乡的爱和自豪感。

  TIPSY PASS是在新潟市古町区域(老城区)享受美食的活动,古町是日本最大的以餐厅为中心的传统艺妓街之一,可以从区域的27家餐厅中自由选择,享受新潟特色越光米制作的料理和稻米酿制的清酒。

  新潟市西浦区是日本稻米产量数一数二的地区,自2006年开始,新潟市与武藏野美术大学以及当地村民合作,利用稻草制作巨大的装置艺术,以活化地方发展。自2008年起每年开办稻草艺术节,艺术节本身举行一天,稻草艺术的作品则会展示几个月,已经成为了宣传地方文化特色的知名活动。

  此外,分布于县内各地的以稻米相关元素为主题的马拉松节、米粉节等,共同构成了新潟县丰富多元的稻米文化宣传矩阵。

  胎内市一直注重米粉的传播,每年9月举办米粉节。节日期间,市内的餐厅、糕点店、企业、团体齐聚一堂,品尝使用新潟县产的米粉制作的美味米粉美食,并举行等庆祝活动。

  自2007年开始,每年一度的新潟食品博览会,聚集了食品和食材、设备和器具、容器和包装、信息和服务等「与食品有关的一切」。这是一个以新潟为舞台连接全国市场的食品交易会,也是日本海一侧最大的食材和食品加工机械博览会。2022年有420家企业、近万人参展。

  同时,新潟县也将消费视角锁定在核心都市身上。为了扩大稻米和食品销售,新潟县将东京都市圈作为重点市场。新潟县政府对县以外经营新潟农林水产品的商店进行认证和推广,尤其在东京首都圈设立了一系列可以享受新潟美食的商店,并设置了专门网站,线上线下宣传其作为「新潟食品伙伴商店」的吸引力。

  结语: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近期政策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日本新潟县稻米产业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发展范本。

  这个日本最大的稻米产区,通过构建全产业链价值体系,成功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其经验对于破解我国稻米产业存在的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发展瓶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反观我国稻米产业,虽然具备产量优势,但在品种改良精度、加工转化深度、文化赋能强度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新潟经验启示我们,破解产业发展困局需要构建「品质筑基-加工增值-文化赋能」的创新体系,最终实现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价值跃升。这种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正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突破口。

咨询热线:841159128637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